公元前五世纪,东方出现了孔子和左丘明这样的历史学家,之后又涌现出司马迁和班固。也是在公元前五世纪,西方出现了希罗多德这样的历史学家,之后又出现了修昔底德和色诺芬等。他们记录的仅仅是自己知道的事情,更遥远的历史人类几乎一无所知,能找到的历史都充满了神怪的说法。更遥远的历史不是历史学家留下的,而是六艺书生留下的。
在远古的时代,国家大事都需要祭祀,掌管祭祀的人就是六艺书生,他们具有崇高地位的人,要掌握的六种技能是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能都跟玄象器有关。其中的礼和乐是是玄象器启动时候的场景安排,礼乐声响起来,皇帝也要跪拜才能启动的最壮丽最庄严的仪式。其中的射和御是控制玄象器的能力,需要极高的水准。其中的数是制造玄象器的数学基础和工艺水平。至于书,就是把操作玄象器的结果与皇帝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写一篇赞美的文章,赞美宇宙,赞美皇帝。四海归顺与万物和谐就是主题旋律。
在古埃及这种文体叫宫颂体,在中国,开始是诗经和离骚,后来演化出赋,此外,还有碑和铭。表面看,它们都是为皇帝唱赞歌的,里面充满了神鬼特色。这样的文章看上去可以理解,仅是有些词句似乎不合时宜,于是就被认为时间远古,文字演变导致的结果,却不知道这些文章完全是另外一种含义,以至于导致整个文章说的都是另外一回事儿。
这种情况就如同本轮文明出现的赛博空间电影,故事内容在现实与虚拟之间切换,导演为了表现自己的品味高,不做交代,观众不知道哪些镜头是虚拟世界,哪些镜头是现实世界。六艺书生的文字也是这样,他们借助玄象器实现了通灵术,进入到幽冥世界,他们笔下的很多内容都是幽冥世界的事情,只有他们的同行才能看得懂。现代的文学家,无法与他们的本领相比。
在中国,完善的文字系统大概出现在周朝初期。在此之前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文字出现,但是统治阶级为了限制各种思想,把文字统一起来。尤其是周朝初年及战国时期,各种文字从西方传过来,这就需要一种改正和翻译的过程。所以这时候形成的文字带有很强的翻译色彩。到了秦朝,把玄象器和现实联系在一起的六艺书生被当作是儒生被消灭。因为他们把玄象器和现实世界胡乱联系在一起,给统治阶级制造了麻烦。当汉朝建立的时候,六艺书生们就开始统一了思想,建立了谶纬神学的内容,严格限制有关玄象器的文字内容表述。唐朝来临的时候,科举制度产生,其实皇帝要的不是人才,而是想要收罗精通玄象器的人。同时他们建立了更为严格的玄象器文字表述方法,在科举考试的时候产生了幽素科,幽素科已经把玄象器的文字系统发展到顶峰。
他们的文字写出来跟汉字一样,仅有很少的数量是现代人根本不知道的含义。翻开最古老的字典,一个汉字的解释多达十几种,往往最罕见的意思才是文字创立最初的意思,还有的三四种意思合在一起,才符合六艺书生的表达方式。六艺书生的语言充满了隐语,典故和象征。有巨量的汉语词汇都跟皇帝有关,人们却不知道,这有天帝和地帝的区别。
在传统的汉字里面镶嵌了另一种语言,奇妙的设计至今没有人发现。它是写给神的语言,只有他们的同行可以看得懂的文字。
带着玄象器来到东方的阿拉伯人改造了传统的汉字,里面隐含了玄象器需要的元素。但是,西方古老的文字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王朝更替,都被全盘更替,新王朝要人们忘记自己的历史,也忘记玄象器的存在,西方的字母文字已经找不到玄象器的相关概念,历史早已经被遗忘了。东方的象形文字创立之后,没有大的改变,仅有意思上的改变,追究创立之初的意思,就可以知道文字的本源。另外,六艺书生可以对后人说假话,却不敢对神说假话。即使是后人,只是敢篡改古文的注解,也不敢更改原文。
所以,六艺书生的文字,隐含着人类的另一部历史,它不是刀光剑影的战争,那是王朝更替的真正指挥者,它是科技文明的历史,是被谶纬神学笼罩着的荒诞说法,揭开这部分历史的金钥匙就是玄象器。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