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获麟的故事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所有的文献都语焉不详,之所以神秘,是因为这一切被谶纬神学笼罩着,不能说出真相,有关图书经过篡改,或者一开始就不能直接说出来,以至于这个事件越传越离谱。严重偏离了原有的内容。
《左传》和《春秋》这两部正史,都同时记载了有名的历史典故“西狩获麟”。据《左传》记载:“鲁哀公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鉏商获麟,以为不详,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这里的狩猎不是用箭射击野兽,而是在望远镜里面搜寻天上的星云。车其实就是能跟踪运转的望远镜,叔孙氏是王公贵族,就是操作望远镜的人,这是皇帝绝对信赖的人。子有可能是子时,也就是夜里十一点左右,这时候麒麟星座上中天。子更可能是指果实,当时的望远镜像是荷花,莲蓬就是莲藕的果实,目镜组的外形就像是莲蓬。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辨别角度和方向,容易判断出是跟商星相反的方向。
鉏这个字的使用十分复杂,是祭祀的时候使用的草席的意思,就是能让星云出现后投射到上面的幕布。鉏这个字不仅有草席的意思,还有翻地的锄头的意思,鉏字的这两层意思合在一起,就是反过来的意思。再加上一个商字合成鉏商,就是与商宿的位置正好相反的意思。
商就是商星,也就是夏季出现在星空中的天蝎座,与天蝎座对应的是猎户座,猎户座出现在冬季过年的时候,所以二者出现的季节是相反的,鉏商的意思就是,他的望远镜本来是观测商星的,但是调转180度,指向麒麟星座。这种拐弯抹角的说法符合谶纬神学的使用方法。鲁哀公祭祀观天的时刻是春天,春秋年代说的春天其实就是春节期间,这个时候猎户座在南方星空。所以,他说的麒麟就是猎户座东边的锥状星云,他的观测目标在猎户座,在猎户座边缘看到了麒麟星座的锥状星云,那时候西方的星空划分方法也同样没有明确的边界。
麒麟是天上的星云,在其他方面也有证据。《公羊传》对此做出了完美的解释,它明确地告诉我们,麒麟不是中国的野兽。当时的观念,普天之下的土地都是中国的,不是中国也就等于说,它不是地面上的野兽,而是天上的野兽。《公羊传》还继续提问到,“然则孰狩之?薪采者也”,也就是说是采集木材的人狩猎得到了麒麟,这个薪采者就是猎户座,打猎的猎户也被看做是采集木材的樵夫。猎户座当时是西方传过来的词汇,中国人把它当做是砍柴的樵夫。《孔丛子》曰:叔孙氏之车子鉏商樵於野而获麟焉。这里的樵就是指樵夫,也是指猎户座。他也说清楚了,麒麟出现的地址是跟商星相反的猎户座,野这个字是城市郊外极其遥远的地方,也就是天上。
所以,孔子获麟的故事就是;叔孙氏控制望远镜的运转方位角,观看与天蝎座正好相反的冬季猎户座,看到了猎户座后面的锥状星云,它像是一个独角野兽,孔子应邀来看是什么东西,孔子说,这就是西方的麒麟星座。
按照传统的解释,《左传》和《春秋》的意思被解释成;叔孙氏的儿子鉏商这个人驾驶车辆用锄头打死了麒麟。这个故事在传播的过程中,越来越离谱,因为麒麟座在猎户座后面升上天空,被说成是猎户打死了麒麟,扔在后面。也被说成是把打死的麒麟给了虞人,虞人也是掌管山林的官,并不是打死了就赏赐给山林官,而是说还在那里。也就是说麒麟没有变化,这个天上的麒麟还在那里。都是因为谶纬神学才导致了这些奇怪的说法。
本来应该是王者或者圣人才能得到麒麟,但是,地位卑微的猎户却得到了麒麟。这预示着什么?如何解释未来的国家命运变化,这都是占星术士需要考虑的问题,这是一个头疼的问题,干脆啥也别想了,于是就得到下面的结论;不管它,把它交给掌管山林的虞人,其实就是说,麒麟星云还在那里,它一直在星空那里,虞人就是管理山林的人,也就是指猎户星座。
这些误解,除了谶纬神学的因素,还有东西方文字交流的过程中,文字翻译出现的问题。
附证;
1;《穀梁传》;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引取之也。狩地,不地不狩也。非狩而曰狩,大获麟,故大其适也。其不言来,不外麟于中国也。其不言有,不使麟不恒于中国也。
2;《春秋》和《左传》所写:鲁哀公“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钮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