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齐国国君齐桓公,听闻东郭野人聪明睿智,便有意与他交流。东郭野人被认为具备非凡才智和洞察力。齐桓公前往东郭野人居住的地方五次才得以见到他。当齐桓公终于找到了东郭野人时,他向其请教如何治理国家、统一天下等重要问题。在对话中,东郭野人用简单而深刻的语言回答了齐桓公提出的问题,并给予了宝贵建议。这些回答和建议让齐桓公受益匪浅,并对自己作为君主应该怀有何种品质和态度进行了更深入思考。这可能就是齐桓公召陵会盟的礼制。楚灵王后来也使用了这套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故事并没有确凿的历史依据,在多种记载中说法不一。该故事出现在汉朝刘向主编的《新序•杂事》中,而刘向精通谶纬之术和观天之术。他编写的故事中隐藏着东郭野人的真正含义:东郭并非指一个隐士或者智者,而是城市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内城称为“城”,外城称为“郭”,即指位于城市外部、用于观测东方太阳升起情况的观测台。因此,“东郭”并非指一个人,而是指城墙东门的观测台。它在城墙外层的墙上,不仅观测天文,还要承担祭拜太阳的行为,太阳被称为东后。
齐桓公想拜见东郭野人实际上是被谶纬神学篡改过后的故事。其真实含义应该是齐桓公前往观天台祭祀上帝,并请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多次去进行观测时天气状况都不好,无法看到所期望的情景。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