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纣王的望远镜当然要有镜盘,但它还有能力非凡的目镜组,这个目镜组名字叫做璠璵。它是可以更替的部件,没有它的时候,就是璇室,华丽异常,能在里面观测游戏。这个时候是低倍率的的望远镜,或者说纯粹就是一个娱乐工具,夜里能出现星云的光芒,星云的光芒经过多层反射折射,会导致一片光芒,这会让周边的人异常惊异。但是,商纣王是不相信鬼神的,他在璇室里面只会干荒淫无道的事情。
当周武王的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他开始相信了鬼神,跑到璇室里面祭祀。但是,此时天已经亮了,太阳出来了,璇室下面的镜盘汇聚太阳光,把他烤死了。
从此,鹿台上的璠璵落到了孔子家族的手里,孔子家族本来是宋国人,但是因为宫廷斗争,离开了宋国去了鲁国,于是,璠璵也就被带到了鲁国,成为鲁国的至高宝藏。鲁国的文献中,多次提到璠璵。由于有璠璵,孔子也就成为了鲁国掌管玄象器的官员,负责在夜里观星。
如果从字面上理解,璠璵两个字都带有王字旁,表明跟玉石有关,这个词形成与春秋时代,是按照会意的方式建造的词汇。番是轮流的意思,意思是这个凹面镜在镜盘上可以更换,不是固定不能动的。番还是翻倍的意思,它跟主镜盘组合在一起,能组成更大的放大倍率。番还是番邦的意思,可能是指它是从外国来的,从外国来的这种可能性最大,这三种意思同时具备。
與这个字的字形里面是与字,意思是要跟另一个结合在一起,这一点很重要,大概是它不是一个镜片,而是两个合在一起组成的目镜组。甚至有可能是凸凹结合在一起的双胶合镜片。至于與这个字的使用,意思极端复杂,有27种解释,几乎无法掌握。其实與这个字是被篡改了,他本来应该是堪舆的舆,里面不是与而是车,这就很好解释了。堪舆就是驾驭天地的法术,本质上就是在镜盘上观测星空,还有一系列占卜行为。舆就是璇室,舆就是能够运转的车,能够随着镜盘改变方位角和各种运动。
把番邦的番和堪舆的舆两个字合在一起,并且都给他加上王字旁,就清楚地说明了璠璵的作用。璠璵就是商纣王望远镜的目镜组,这是一台可以运转的望远镜,它应该就在商纣王的鹿台上,它被称为璇室。还被说成是瑶台或者玉廊,玉廊是玉石制作的长长通道,很可能是望远镜的目镜筒。璠璵就是目镜筒的主要部件,但是可以拆卸下来。当它被装在在合适的位置之后,就组合成高倍率的天文望远镜。
这些有关的内容外人不知道,仅仅知道是商纣王荒淫无道,但是在六艺书生的知识体系里流传下来了。在魏晋时代,玄象器的这些知识扩散,潘尼和陆机知道璠璵这个宝玉,应该安装在日晷那样的装置上面,能够迎接天空从东方转到西方,也就是说,他们知道璠璵跟自动运转的望远镜有关。
知道这些内容的不仅有士大夫,还有隐居山野的隐士,阮侃给嵇康写的诗里面,涉及到玄象器的内容,在涉及到目镜方面知识的时候,他说好的玉石需要研磨,但是,璵璠本身就有透镜的外形,不需要研磨了。
真正知道这些内容的孔子却绝不肯吐露一点内容,他在谈到璠璵特性的时候说它美轮美奂,洁净鲜明。还提到它能胜任理性,还能胜任信用,这大概说的就是它能无瑕疵,具有标准的折射反射能力。可惜这些含含糊糊的语言,外人看不懂他说的这些特性是什么。
附证;
1;潘尼·《赠陆机诗》今子徂东,何以赠旃。寸晷惟宝,岂无璵璠。
2;《说文》璵璠,鲁之宝玉。孔子曰:美哉,璵璠。远而望之,奂若也。近而视之,瑟若也。一则理胜,二则孚胜。
3;阮侃《嵇康诗二首》良玉须切磋,璵璠就其形。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