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象器

露珠传奇系列之2:皇帝的承露盘

皇帝们实现了控制整个国家的欲望,也实现了三宫六院妻妾成群的欲望,更实现了锦衣玉食的欲望。他们想把这种生活永远进行下去,于是,他们产生了另一个欲望,一个谁都无法实现的欲望,那就是能够永生不死。长生不死是做不到的,但是,总是有人愿意投其所好,帮助他实现这种愿望,道士们就是这样的群体。

道士们没能让皇帝长生不死,但是道士们真的让皇帝做到了锦衣玉食,按照道士们的说法,用露水掺和玉石磨成的碎屑混合在一起,喝到肚子里就是长生不死的秘方。为此,得到露水就成为一项庞大的工程。

在道家的忽悠下,汉武帝在建章宫中建立起来高大的神明台,在神明台上有一个仙人,手里举着一个大铜盘,铜盘里有一个玉石制作的杯子,杯子里能够得到露水,《汉书・郊祀志》说:“其后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

关于这个承露盘,很多文献都有记载,按照《艺文类聚》引《三辅故事》说;“汉武帝以铜作承露盘,高二十丈,七围,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欲以求仙也”由此看出,承露盘加上举着它的仙人高度达到二十丈,大概是45米,包围的围字是计量圆周的约略单位,指两只胳膊合围起来的长度,也指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围的长度。在这里当然是两只胳膊合围起来的长度,至于真实的口径是多少,已经不可考证,因为每个人的胳膊长度都不一致,反正它的口径很大。对于很大的盘子,是很难铸造的,所以它的名声很大,后来,魏明帝派遣宫官把铜铸仙人像搬走,却不甚把它折断,引起巨大的声响,再后来,唐诸王孙李长吉还写了一首诗《金铜仙人辞汉歌》记录了这件事情,诗歌的最后两句说:“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既然承露盘毁了,魏明帝也不能放弃,他只能在洛阳重建了另外一个承露盘。

汉武帝建造承露盘是比较大的工程,承接的露水也并不是直接喝,而是要跟玉石研磨出来的碎屑混合在一起才喝。也许是感觉到一个承露盘接收到的露水太少,汉朝的宫殿中还有其他的承露盘。比如未央宫的通天台上也有,柏梁台上也有承露盘,《史记》里说:“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

汉武帝和魏明帝之后的帝王们,都对承露盘充满了好奇,似乎有了它才能代表自己的威严,梁朝的梁简文帝也在善觉寺建了承露盘,这个承露盘使用了一万三千斤铜,梁简文帝还写了铭文;效彼毗城,建斯福舍。四柱浮悬,九城灵架。重乐交峙,回廊逢迓。掩映花台,崔嵬兰榭。阳燧晖朝,青莲开夜。

现在的北京北海公园,还有一个承露盘,站立的仙人双手高举着盘子,一般认为是乾隆时期修建的。圆明园中本也有一座更大的承露台,但毁于英法联军之手。现在立于园中的,是1989年按照清代藏图重制的。

1983年在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山出土了一个承露盘玉高足杯,通高17厘米。它是西汉南越国王赵胡墓的随葬品,这件器物由高足青玉杯、托架及承盘三部分组成,整个容器以玉杯为主,以三条金首银身的龙衔着三瓣之器为杯托,置于铜盘上,有人认为这就是南越国的承露盘。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