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象器

刘禹锡对远古文字密码有着深刻掌握

我们都知道 “秋高气爽” 这个词所表达的意思,但现代人对其感悟不多。然而在远古时代,人们对这个概念有着尤为深刻的体会。每到秋天,尤其在月圆之夜,月亮皎洁明亮,星辰也分外清晰。此季节多晴朗天气,空气格外清爽。

秋季是一年中极为特别的季节,它象征着收获。不仅热爱星空的人们偏爱这个季节,因这时星星格外清晰;热衷祭祀活动的人们也对它青睐有加。他们的思想中迷信成分较重,在这最晴朗的季节里,极易产生诸多联想。刘禹锡所写的《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一诗,便体现了对自然、对神灵的敬畏之情。只是这些都深深地隐藏在他的文字之中,今人很难察觉这首诗里蕴含的极其深刻的另类含义,它堪称典型的六艺书生文笔,藏着极深的上古文字秘密。

以 “让” 字为例,它在现代汉语里有谦让之意,这一含义源于古时。远古时代,“让” 字写成 “讓”,由言字旁与 “襄” 字组成,言字旁表说的意思,而 “襄” 字含义深刻。原本 “襄” 是指农民脱掉上衣耕种田地干活,后引申为皇帝在镜盘内观测天文现象,以此领悟上帝的指示,从而辅助治理天下。这种活动与农民在田里劳作相似,所以创造了 “襄” 这个字,讓表示说的是关于镜盘里面的事情。明白了这些逻辑关系,就知晓在这首诗里,“让” 的意思便是星星的光芒比不上望远镜里的光芒,星星要恭敬地把自己的亮度让给望远镜。

在京这个字的使用中,也体现了原始的奥秘,京城的京最初的含义是高处的台子上设置的观测台,它才是国家的精神支柱,在玉石制作的目镜组里面可以看到亮光,这就是京。组合成为一个词叫玉京,就是天上的星云世界。

从这首玄机深藏的诗歌,我们还能窥探出刘禹锡所用望远镜的构造。他的望远镜有上下两个镜盘,目镜组是水晶椎体,从他的其他辞赋也能得出这一结论。水晶椎体位于镜盘中央,即焦点位置,其多个面都能映照出星空景象。然而,它还有一个如今鲜为人知的巨大特点,那就是能汇聚水汽,在气温变化比较大的秋季,夜里能凝聚露珠。水晶锥上凝聚的露珠能进一步放大星星的光芒,所以诗中有 “能变人世间” 这样的表述,刘禹锡借此隐喻所看到的景象如同玉皇大帝的天宫,只是需通过隐含之意来展现。

刘禹锡的文字技巧高超,巧妙地掩藏了这首诗的本来含义。他对古代文字的理解极为深刻,依据现代的理解,文字创立之处,就是为帝王歌功颂德的,这是他的主要作用,至于记载正常的事情,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副产品流传到今天,主产品的作用却被历史清除了,以至于本末倒置,但是,看到刘禹锡的作品,就找到了文字的本意,对远古文字密码有着深刻掌握,对六艺书生的词句使用,刘禹锡运用的恰到好处。

 

释读刘禹锡《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寰瀛——天地四方,包括天外的世界。

让——繁体字写作“讓”,左边是言语,右边是“襄”, “襄就是“襄城的意思,隐身极高的隐语,是指镜盘,皇帝在里面祭祀天帝,就叫襄城。星辰在镜盘内发出放大的光彩,论起光芒这个问题,星辰要礼让给镜盘。本来的意思是责让,后来“让”成为古代的一种礼节仪式有关。

风露——水晶椎能汇聚光芒叫风,能凝聚露珠叫露。

玉京——透镜中展示出来的星云世界,也就是玉皇大帝的天宫。

晶英——水晶或者玉石,也是露珠。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