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象器

唐朝九陇县龙怀寺的望远镜

 

大概在隋朝末年,一批本来在东方寺庙的四川人,从中原地区回到了四川,大概有200多人,但其中有一个人是钱塘江人法会禅师,姓薛,在四川彭州市西北龙怀山建立了龙怀寺庙,薛氏法师大概很有才能,很精通与冥界的交往方法,它能让紫星降彩,红云受气,也就是让天空中的星云显示出来,还说他这是好几辈子得来的经验,可能有关的玻璃就是他冶炼出来的,整体建筑和机械装置也是他设计制作的,他对光学知识有着很深的认识,他把这些光学知识和佛教融合在一起,试图要展示佛教里面的一些思想。也就是要阴间的物质在这里显性,让佛塔和庙宇都能看到神奇的景观。

关于龙怀寺的遗址在何处,现在已经不知道了,他早已消失了,可能是因为地震,更可能是因为它涉及到宇宙天地这些知识。这些关于天文的知识是受到限制的,在王勃写的碑文里面告诉我们,关于龙怀寺的很多事情。

王勃的碑文是很隐晦的,很多东西不能明说,所以现代人根本就读不懂他的含义,在碑文的第一段,主要谈到了观测室的应用,他把这些探索宇宙的知识和佛学的思想结合在一起,并且还问道,当初的释迦牟尼是不是也是这样探索宇宙的? 并且他认识到,佛教和道教本来是相通的,这些知识也就相当于道教里的阴阳二气,这也解释了,他本来信道教,但是后来为什么相信佛教,这就是原因。

第一段意思是,天地开始是一团气,然后分成两部分诞生了天地,于是出现了宇宙。寺庙里的一些设施演示了这些知识,变成了可以看到的东西显示出来。他把在观测室寻找星云的这个过程,看做是降魔。并说这个过程非常的复杂,有时候需要俯身向下看,有时候要仰头向上看,因为上下是两个镜盘,是一个模子里铸造出来的,是太极分化出来的。还说这个过程就像驾船,行驶难免会遇到风浪。这个过程就像一个旅途中的人,不仅挂念旅程,还要挂念前面的停靠点,停靠点就是出现星云的时刻,设备运行不可靠,所以找到这个感兴趣的光亮点是非常困难的。

这个观测室就像是一个车的结构,有三重控制装置,能对准天空中不同的目标,操纵大柄就可以在镜盘M1上面运动,寻找星空中的亮点。他认为这是与上天通灵的一种方式,并且感叹,君王所有的权利,所有的财富都不是自己的,那都是上天赐予的。

这仅仅是碑文开头的总序,总体说明了观测室与神交流的原理,并没有说到龙怀寺的观测室是什么结构。

公元581年,龙怀寺开始建造,585年,它又获得了皇帝赐的匾额名叫龙怀寺,于是,龙华寺开始了另一轮建造,但是,这一轮建造却增加了一些无用的东西。比如在半山腰建造了一些玉石的短墙,可以把光芒反射到观测室那里。后来,终于认识到这是无用的东西,于是,又拔掉了这些白玉设施,还说并不妨碍找到真实的景观。改造还增加了玄珠,能够得到更清晰的像。

值得注意的是,585年的改造还在观测室里增加了香炉,但在寻找星光的时候,点燃香炉发出香,这些香气也就阻碍了光线。按照最后几句颂的说法,烧香能挡住了半个银河,它的作用是要警示观测者,不想白天聚光太强产生危险,也许这是观测者不懂光学知识添加上的行为。

碑文中从来没有提到镜盘这两个最关键的字,它使用的镜盘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外形可能像是一口井,井底是反光镜,井的外侧边缘是另外一个环形的镜盘。这是两级镜盘的组合。此后还说到傲天子之爵堂,也是这个意思。这个观测室的镜盘曲率很大,就像是一个喝酒的爵。

第二种可能是反射光线突破镜盘,是带有圆孔的卡塞格林式镜盘,反射光线可以进入地下,地下有光线汇聚观测设备。但不管使用什么样的镜盘,观测室在转动的时候,都会发出响声,这个响声都会引起共振,产生很大的声音。但更大的可能是,它的镜盘是组合的,可以调整更换。

支撑观测室的结构在第一段总序中似乎已经说了,它是两个阙楼,阙楼吊起观测室。

观测室更加复杂,在这里有多级玉石叠层,上大下小,镜盘的光芒可以越过它照射到银河,观测室还有多个名字,比如珍台、玉堂、珠殿、爵堂、丹阙、元圃等。它面向四个方向还有四个玻璃门,但更可能是一个倒立的方椎体,充当反射镜,它与下面镜盘的配合才能放大来自太空的光线,在观测室寻找到合适的星光后,焦点设施就可以忙碌起来,作者说:“应物者神,明镜由其不倦。”

按照王勃的说法,在贞观年中这里确实出现了奇特的景象,自吐风标,宝珠周映,也就是说整个系统会发出光芒,这个范围大概四五公里范围内可以看到,还说人们都停止其他行为开始观看,好像出现了天宫一样。他说这个原因是因为寺庙里那些高僧,会算数的,会测算历法的,从地宫的秘籍中得到的经卷测算出来的,似乎是一颗星进入到焦点被放大导致的光芒。其实这完全是一场人工制造的景观,只要在井底镜盘放一个火把 ,就会导致周围产生光芒,蔓延附近几公里都可以看到。

龙怀寺这个系统实在是复杂,这是巫术时代的光学应用,他们仅仅凭借经验,似乎不明白光学原理,在一个不一定规则的凹面镜上盲目的寻找亮点,并把它当做是神的指示。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