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象器

远古望远镜问答4:古籍中为何没有“望远镜”这个概念?

望远镜其实早在5000年前就已存在,但古籍中却没有“望远镜”这个词,甚至“望远”这一概念也极为罕见。书中的描述大多为“登高望远”,暗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望远的词汇多带有庄重含义,如“遥望”、“瞻望”、“极目远望”,但这些词表达的是“希望看到远方”,而非“已看见远方”的意思,也没有体现出近处就能望远的观念。

要探讨古人是否拥有望远镜,不能仅停留在表面词汇,而需从哲学高度理解“望远”,以及“镜子”这一概念的内涵。

古代望远镜的核心是凹面金属镜盘。金属镜盘铸造而成,凹面镜能让景物更为清晰。古人用“金藏”一词形容它,意指金属镜盘把清晰的景物“藏”了起来。这种巨大的望远镜盘主要面向天空,难以移动或转向,因而对观测地面事物作用有限。即使有人发现了远处景物更清晰,他们往往选择忽视。因此,“望远”这一概念极少体现在文献中,多被后世学者忽视。古人所说的“天不爱宝,地不爱珍”便是隐晦表达此意。

这句话意指什么?首先,古人使用的望远镜类似反射-折射式(RC)望远镜。观测恒星时,恒星呈现为一个不停晃动闪烁的圆球状,宛如“毛线团”。他们认为那是天上的宝物,不应被凡人轻易窥见。

同样地,看到远处山洞中的昆虫或岩石上的毒虫则是“地不爱珍”,意思是地上的宝藏不应被我等看到。“地不爱珍”还有另一层逻辑基础,那就是大地的矿石被开采制作成为金属镜盘,有了镜盘能看到远处的东西。

望远镜能看到远处还带着浓密的宗教色彩,他们相信大地之神掌控远方的视觉,大地之神不让看到远处的景物,他害怕望远镜,有了望远镜,他就允许看到远处的景物了。这种奇异的宗教观念和古人曲折的表达方式,使得现代人难以理解其真实含义。

能看到远处的东西的另外一种理解,他们说是让空气变得更加洁净。所以这样的词句和文字常常出现。在某些方面还表达出烟霞这个概念,按照我们现在的理解就表明他们看到的是尘埃或者是山间的云水之气。但是很遗憾,这种理解都是错误的,他们表达的是看到了太空的星云。他也不敢明说,于是就跟烽烟与尘埃这些词汇朦朦胧胧的联系在一起。山间的云水之气可能居住的神仙,天上的星云也是居住着神仙,于是他们把这两种概念混合在一起。

另一方面,在秋高气爽的季节能够获得更好的空气质量。这也常常跟望远镜的描述联系在一起。但这个空气清爽的季节会产生露水,露水凝结在玻璃镜片或者玉石透镜上面。于是,他们的语言又跟露水联系在一起。这些抽象的语言至今无人能窥破其中的秘密,无法理解他们的逻辑,完全不知道他们的文章里面隐含着一种未知的知识体系。

望远是把两个镜子组合在一起,但是镜子的使用也是受到限制的。是思想的限制,他们认为镜子里出现的是不真实的东西。望远和镜子这两个概念从来没有结合在一起。即使是今天,人们发现了很多远古时代的青铜镜子。也依然没有人去研究这些镜子的曲率如何,也没有怀疑过他们是否把两个青铜镜组合在一起使用,这导致他们拥有望远镜这个秘密一直被隐藏着。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